四年前開始打羽球,前兩年只有一週一次的流汗羽球,
在第三年中間開始找了尤教練叼基本動作,
動作好了一咪咪之後開始買拍子來找適合自己的拍子,
一直到現在,使用過來來去去的拍子有3x隻,
在打了很多拍子之後開始把頭腦動到穿線這門功夫上,
找了梁教授詢問,並在他的建議下買了這一台,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 ... 871880893&
這寄送到台灣加上運費大概是3萬元左右,
很多人都說我瘋了,買那個有病,不過我就當做一台電腦的錢,
沒事下班後還可以坐點跟羽球相關的事情實在是愜意滿分!
而且跟大廠的十幾萬的穿線機比起來實在是cp暴表!何樂不為:)

拉線這,從一開始的第一支拍子穿了整整快四個小時到現在,
新張人大概1小時左右可以穿完,當然比不上各位更厲害的冰友,
不過在場上用自己穿的拍子ˊ來打,爽度滿分!
先感謝在這門穿線功夫上幫助過我的人,
梁教授,品哥,阿智大,勞工呂大
公館一支獨秀小孟孟,威程,
台中晴明老闆(修羅好打,服務品質一級棒),
台中斯諾懷特老闆(毛拍超棒,cp暴表,為人親切),阿安,
感謝從我穿線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不厭其煩的接受我的問題轟炸,
感恩在感恩!
----------------------------
先上一些玉照吧,圖預覽是小size,
建議圖上右鍵新視窗開啟,可以比較清楚,
這是架拍系統的原貌,其中的四個k夾已經被我換上u夾,
黃色橡膠外面還有一層透明的塑膠可以保護您的愛拍,以免掉漆,

這是可依據線徑粗細跟拉的磅數來調整緊度的座夾,
有了這兩個座夾,在開始拉線的前兩條直線,會非常方便許多,
不用借助起始鉗來開始,

傳說中的u夾!做工精細,可調整方向,也可固定(下方有螺絲可以鎖緊)
文後會提到,真的是小而巧而美!

2086!電腦穿線機頭,磅數精準有預拉,恆拉,
磅數精準到0.1,難壞,還可改裝到舊的穿線機上!
便宜,好用,太多優點,族繁不及備載....很多大大也分享過他的好了,
在此不再贅述,真的好不錯!可以買!


u夾裸體圖,來的時候是一組四個,隨夾附上墊片,螺絲跟鎖頭,讓你可以鬆鬆的架拍,緊緊的架拍,任你喜歡


這是把u夾架上去的樣子,眼尖的人可以看到這比原本的k夾,高出了一咪咪。
也就是說在用我這台機器的話,從原本的k夾,改為u夾的時候,
整個架拍的拍子水平會被u夾限制提高大概0.5公分左右,
因為原本的波蘭賣家有提供兩種規格的u夾,我這款是加高的,
如何解決,雖然很簡單,不過讓我野人獻曝一下的介紹,請往下看下去

這邊附上兩個架拍夾子,對比圖,同角度拍攝,有興趣的請下載後來比對
可以知道我剛剛上面說的是什麼,


有這張照片可以更明顯的看出,在下方固定鐵條角度方向相同,
架上機器的起始水平高度也一樣的情況下,
新u夾硬是高了不少,又要改裝一下了orz

這是鎖上螺絲後的u夾底部圖,真的是小而巧!

這照片可以看到我中間條狀鐵條,也就是12,6點中方向的架拍系統,
有用奇異筆話了一條橫線,這是我先try了架拍後的新水平拍面,
上了減壓墊片之後,先畫了一條,這樣之後要上新拍穿線,
可以直接先固定12,6的高度,這樣會方便一些些,
當然可想而知,12跟6我都先畫了,

這是之前上了2086之後,拍子沒辦法360旋轉的應變方法,
就是拆下機器,上一跟更長的內六角螺絲,加上相對的墊片,
把你整個架拍系統提高,讓他剛好可以過2086,但是又不能太高於2086,
畢竟我們雖然不是十幾萬的機器,
不過還是追求一下拉線的拍面與機器的整個保持同一水平,
免得因為拉線的角度跟拍子線孔角度差太多,使的磅數不準,
不過這次的u夾,因為裝上了它,使我的架拍系統變得更高,
所以在前一天已經改裝了,也就是降低個0.x公分,這長度個人機器不同,
所以請自行改裝,可能要多try幾次才ok,我裝拆了兩次orz

這張照片明顯的看到,要是把拍子放到右邊的藍臂上來架拍,
會發現這一組增高的u夾,根本架不到拍子,所以在一開始的12,6點鐘架拍,
就必須要往上提高到我剛剛畫的那一條線上,
(不過之後的第二次拉線因為畫好線了,所以也簡單囉!


我們要改裝的目的就是這樣,讓拍子可以360的旋轉,
但是又不能差機器的水平太多,只要剛剛好可以轉過去就好,
而四個u夾也在提高,架好的情況下,剛剛好的過去!perfect!

這是更近的照片供大家參考一下,要是您有相同的問題,
可以try看看我的方法,雖然或許這方法不是頂完美,不過也還算可以拉,
不過要是您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也歡迎您一起討論,教學相長一下:)


以下來實機操作一下,拉線,
這次用到的是gosen桃音線(彈,細,響,滑,穿線容易,粉色吸晴),
拍子是nr800 3u(只有快一個字,3u卻又不致於殺球無力,很不錯,順)

很多會穿線的大大,一定非常知道這些東西也很熟悉,
簡單介紹一下給不會穿線的冰友了解一下,
左黃色斜口鉗,黑色無牙彎嘴鉗,剪刀(槓,廢話)
兩個綠色飛夾(一定要兩條線才可用),深綠線錐,
紅色起始鉗,以下或許有別的稱呼,不過你知我知,讀眼龍不知道就好...

這次上線的方法是先架拍好先上完直線,不拉,簡單提一下外面一般體育用品店
比較容易忽略的小小地方,(架拍我覺得是整個拉線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您不趕時間的話,以穿完線不改變空拍框型的前提之下,架拍非常重要)
當然一般的專業羽球用品店一定會有更好的方法,或是會有更好的技術,
來穿線,不管是過共線孔等等的,不過反正照片都拍了,我來雞婆一下好了,
照片可以看到現在新的yy拍在橫線1點鐘方向的孔丁,大多都是這種76孔設計,
好處或許就是在拉線時,不用去跟直線擠同一個孔,保磅,
也少了在拉線時的橫直線的摩擦,不讓線變成擰麻花一樣,免得易斷線,
文後會有簡單的方法來解決。

拉左右半邊第一,二條直線的時候,最怕他不準磅,拉不夠,
畢竟是甜區,最重要的地方,
這時可以後面跟上個飛夾來確保在你鬆機頭的時候,
座夾的那小小小移動,


另一半邊的上方橫線,同樣是獨立的橫線孔,小方法就是在拉緊之前,
給他夾一段廢線,這樣之後要穿時,就可以用起始鉗,來往上或是往下拉,
讓我們的橫線通過,這樣真的不會傷拍子,也不用為了要穿這孔,
用那個金屬的線錐來在那邊搓搓搓,
畢竟掉一個漆,二手拍賣價就是少伍佰阿!!!!
(不過最近的拍子似乎已經有考慮到這,那一個橫線孔有稍微往上,
或是往下鑽一咪咪,幾乎是可以不用夾廢線就可以順利穿過,
不過我的arc10沒有,所以看每人拍子不同來取決囉)


這張照片可以看到那小而巧而美的新u夾,是多麼的纖細,
所以我們在等等穿橫線的時候會非常,非常的好穿:)

新張人在這個地方的暫留,一定得借用到起始鉗的幫助,在外固定著線,
這小方法可以用一個小小的硬紙板來夾,免得在鬆拉線機頭後,
因為線的伸縮性,把起始鉗往內拉,去擠壓到球拍,而掉漆,
(這方法感謝公館一支獨秀的小孟孟不吝分享,感恩,另外他穿線真的不錯唷,
可以去try一下


看這u夾,在左右第10條直線,也可以非常靠近線孔的保磅前提之下去
夾那一條線,原本的k夾笨重,比較沒辦法夾這麼深,因為他太大隻了,

有沒有看到,有沒有看到,這麼容易就過去了

從拍框裡面穿過去外面也是這麼easy!

連這已往用k夾時,在那邊鑽半天,還不一定看的到線孔在哪的情況之下,
這幾張照片說明了一切!



當然一樣在穿橫線時,可以借用飛夾跟在後面來穿橫線

以下是一些穿線時,照片分享:)





-----------------
完成!

------------------
圖文至此,
再次感謝與球路上遇到的朋友,祝各位球友,
球季精進,身體健康,天天打球不受傷:)
後記:想詢問有關u夾的來由(從波蘭做飛機過鹹水來的)
請洽梁教授,我也是請他幫忙買的:)
